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总书记牵挂的这项圆梦工程,让干坡坡变成了金窝窝

    总书记牵挂的这项圆梦工程,让干坡坡变成了金窝窝

    9月11日上午

    正在甘肃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

    在天水市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

    听取了甘肃引洮供水工程

    建设运行情况汇报



    时间回溯到2013年春节前

    习近平总书记

    来到“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

    在渭源县元古堆村马岗家的土坯房里

    特意从水缸里舀起一瓢水,尝了尝

    水的滋味让他眉头紧锁

    那次考察

    他专程到渭源县

    引洮供水工程工地视察


    时隔11年

    得知工程进展顺利

    甘甜的洮河水惠及近600万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高兴

    他说,引洮供水工程建得很好

    要多抓这样造福人民的工程

    切实解决老百姓面临的生产生活问题


    为什么要“引洮”?


    甘肃中部曾经“十年九旱”“水比油贵”

    素因干旱而闻名

    缺水的滋味

    至今仍留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

    人工背水、毛驴驮水、水窖集水……

    “家里的水桶上了锁,

    每天只能喝三小碗水。”

    这是白银市会宁县太平店镇大山川村人

    王维琪记忆中的大旱

    于是

    很多人把命运的转折寄望于“引洮上山”


    洮河是黄河上游

    水量最大的一级支流

    也是甘肃境内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

    据档案记载

    最早明确提出要

    引洮济渭是在1935年

    那年

    在甘肃省参议会上

    马伟、陈世光等6人提出议案

    “建议省政府勘测引洮济渭水利工程,

    增加农业生产”

    1944年

    陇西县临时参议会

    第一次大会第六次会议

    提出“引洮入渭”的决议案

    并转呈省政府

    “派员测量设法决定施行”


    然而最终

    甘肃水利林牧公司以该项工作复杂、

    人员不够、仪器缺乏为由

    复函“现难如命办理”

    引洮工程议案被搁置


    几经波折,第一次启动引洮工程


    1957年

    定西专区提出

    引洮河和大通河两项引水工程计划

    并得到甘肃省政府的支持

    1958年1月

    甘肃省水电局

    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实地查勘

    同年2月

    中共甘肃省第二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作出引洮河水上董志塬的决定

    6月17日

    在岷县古城举行了引洮工程开工典礼

    陇中10余万民工怀着

    “水不上山不回家”的决心

    和“坐着轮船回家园”的期盼

    昼夜不停开山凿渠


    1958年7月9日

    朱德在甘肃视察期间为引洮工程挥笔题词

    “引洮上山是甘肃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创举”

    这是对半个多世纪以来

    曲折壮阔的陇原引水工程

    最好的历史印证



    朱德为引洮工程题词 甘肃省档案馆藏


    1961年6月

    因财力、物力、技术条件的限制

    引洮工程全线停工

    虽然这是一次曲折而艰辛的探索

    但“引洮梦”的种子

    早已扎根在陇中百姓心中


    鼓足干劲,正式开工建设


    20世纪80年代后期

    引洮工程再次被提上议程

    1992年

    甘肃省把引洮工程

    列为陇中地区扶贫开发的重点项目

    在党中央、国务院关心下

    “引洮工程”正式启动

    由于规模巨大,工程分两期进行



    甘肃省卓尼县藏巴哇镇境内拍摄的九甸峡水利枢纽引洮工程取水口 图片源自新华社


    2006年11月22日

    以九甸峡水利枢纽为水源

    从洮河流域调水到严重干旱缺水地区的

    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正式启动建设


    2012年年底

    引洮总干渠7号隧洞在施工中

    遇到罕见的“含水疏松粉细砂”地质结构

    整个工程进入最为艰难的施工阶段

    施工人员尝试了绕洞法、顶管法、

    双液注浆法等七八种方法

    难以攻克的200余米,一次次失败

    各地水利专家赶来“会诊”

    施工人员将液氮等注入隧洞

    待岩体冻硬后再施工

    这种类似空调工作原理的“冷冻法”

    一天最多只能冻3厘米

    这得修到什么时候去?

    建设者们暗下决心

    就是用指甲抠

    也要打通隧洞

    把洮河水引来!

    “隧洞搭了桁架,

    人能活动的高度只有半米多,

    只得爬行前进五六十米,

    但没有一个人退缩。”

    曾参与“引洮一期”建设的张仕明回忆道


    2013年2月

    习近平总书记实地考察

    引洮供水工程建设情况

    他强调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

    要尊重科学、审慎决策、精心施工

    把这项惠及甘肃几百万人民群众的

    圆梦工程、民生工程切实搞好

    让老百姓早日喝上干净甘甜的洮河水

    这番殷切嘱托

    激荡起甘肃人民和

    引洮工程建设者们的澎湃动力


    圆梦时刻


    2014年年底

    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建成通水试运行

    2015年8月

    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开工建设

    水网向陇中腹地延伸

    至2021年9月28日

    引洮供水二期骨干工程

    在平凉市静宁县八里镇正式通水

    标志着引洮供水工程主体全线建成



    吃上洮河水的渭源县南部山区群众开心不已  图片源自甘肃日报


    通水当天

    沿线的百姓群情激昂

    须发皆白的老引洮人含泪相迎

    圆梦的喜悦溢于言表

    这项新中国成立以来

    甘肃省水利建设史上

    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将受益区扩大至甘肃中部

    干旱缺水地区的13个县区

    受益人口超过600万

    占甘肃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

    跨越世纪的“引洮梦”得以实现


    引洮供水工程

    不仅给家家送上自来水

    更为陇中地区拓展了发展空间、致富产业

    现代化农业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高端药用玻璃等新材料项目借势落地

    据统计

    2019年以来

    引洮供水一期工程

    输送2.35亿立方米生态水

    干涸的河流再现生机

    ……



    天水市引洮供水工程杨家湾调蓄水池(无人机照片) 图片源自新华社


    1959年

    荣获“引洮青年突击手”奖章

    的建设者刘福

    创作了一首陇曲《圆洮梦》:

    “苦瘠甲天下的干坡坡,

    有洮河水变成金窝窝。”

    歌词唱出了这项

    圆梦工程、民生工程

    最真切最动人的意义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09-13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