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技动态
  • 半干旱区土壤结构调理剂与保水剂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 _copy

    半干旱区土壤结构调理剂与保水剂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 _copy

    项目名称:半干旱区土壤结构调理剂与保水剂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

    项目来源:“国家农业转化资金项目”、“国家“863” 计划生物和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专项课题”、“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水利部科技推广项目”国家级项目8项,自治区级项目“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项目”、“内蒙古重点推广项目”、“内蒙古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项目”3项。

    执行时间:20022016

    获奖情况2016自治区科技进步等奖

    负责人:

    参加人:张沛琪、张俊生、张季平、史吉刚、史宽治、程争鸣、王荣莲、宋日权、任志宏、马 鑫、张瑞喜、李伟帅、赵世伟、白岗栓、杜社妮、张元成、翟乃华、史 福、范文虎、葛有望、刘丑年、邬来广、张 丽、杜春兵、张润生、闫永利、吴  迪、马  鑫、党鹏飞、于海龙、陈鸿福等。

     

    项目针对内蒙古半干旱区耕地70%为坡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砂粒含量高、结构差,由于长期受风蚀、水蚀影响,使土壤肥力逐年下降、结构稳定性变差、土壤蓄水能力降低、田间水分利用率低,加之该区缺乏灌溉保障,作物产量水平低,农业生产潜力难以显现等问题,同时结合化控节水技术是利用高分子材料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一种新型节水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投入少、见效快等优点,项目组在内蒙古半干旱区开展了土壤结构调理剂与保水剂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由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胜利油田长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察右中旗水务局、商都县水务局、准格尔旗水务局组成科研与示范团队经过十多年的试验研究、示范与推广,项目获得了保水剂、土壤结构调理剂12项应用机理、8项技术要点,形成了保水剂、土壤结构调理剂综合应用技术,提出了涵盖6个区域,包括作物、选择产品特性、施用量、施用方法以及农艺、农机配套等技术要素的技术模式。此外,项目组还研发了适合内蒙古半干旱区的土壤保水剂、土壤结构调理剂新型产品。项目获得专利1件、出版专著1部、宣传手册1套、宣传片1套、合作研发新产品2种、硕士学位论文5篇、发表学术论文22篇、创建了内蒙古自治区节水农业与水资源高效利用创新团队、培养青年技术骨干5人、培养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15人、培训农民1200人次,涉及农户500余户、此外,项目共培养研究生9名(博士2人、硕士7人)。项目自2002年以来,示范面积超过10万亩,分别在黄灌区、旱作区、风蚀农业区和牧草区已进行了大面积推广,涉及的主要作物有葵花、玉米、小麦、胡萝卜、马铃薯、糜子、谷子、大豆、饲料玉米等,示范区作物增产15%以上、土壤含水率平均提高20%、水分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实践证明了该项产品和技术增产、增效的作用。项目实施后取得了显著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01210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绍忠领衔的专家组对该项研究成果进行了鉴定,专家组认为项目取得了具有创新性的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广应用前景广阔!2017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示范区建设与标识牌

    培训会议

     

     

     

     

     

    示范区监测

    技术实施后作物比较

           


    2022-03-14

    快速导航